本篇目录:

如何在android面试中说清楚android中binder机制的实现过程

从4个角度来展开对Binder的分析 (1)从性能的角度 数据拷贝次数: Binder数据拷贝只需要一次,而管道、消息队列、套接字都需要2次,但共享内存方式一次内存拷贝都不需要;从性能角度看,Binder性能仅次于共享内存。

在整个 Binder 通信过程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其中 Client 和 Server 是应用层实现的,而 Binder 驱动和 ServiceManager 是 Android 系统底层实现的。

androidbinder机制之(androidhandler机制)  第1张

首先,Binder主要是Android 跨进程通信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Android 中的一个类,实现了IBinder接口,主要是用在Service中。Android 跨进程通信有几种方式,bundle、AIDL、Messenger、Contentprovider、socket等。

其中 Android Bander设计与实现 - 设计篇 对上述的角色中有详细的讲解。步骤1:使用 BINDERSETCONTEXT_MGR 命令通过Binder驱动将自己注册成为ServiceMannager。

Binder机制的核心就是利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共享数据的原理来实现进程间通信。Linux系统中的mmap,借助的是硬盘文件与内存地址之间形成一个映射关系,操作这块内存并可以直接操作该文件。但是android中,并不存在这么一个文件。

Android之Binder通信篇

内核空间 :binder_proc描述一个进程,统一由binder_procs全局链表保存,binder_thread对应进程的一个线程。 ProcessState与binder_proc是一一对应的。

androidbinder机制之(androidhandler机制)  第2张

话说Binder 其实是由George Hoffman 老哥,在1991年Be公司启动了一个“openBinder”的项目,该项目的宗旨是研究一个高效的信号传递工具,允许多个软件相互合作,构成一个软件系统。

Android借助是/dev/binder驱动,在内核空间中开辟了一块接收缓存区,并将之与用户空间地址进行了映射。所以通过这个映射关系,接收方在用户空间中就可以访问到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不需要再次进行拷贝。

binder是Android 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IPC机制)android 是一种基于linux 的系统,linux 系统已经提供了 诸如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和socket 等IPC 方式。

Binder机制概述

1、Binder 是 Android 系统中实现 IPC (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机制。Binder 原意是“胶水、粘合剂”,所以可以想象它的用途就是像胶水一样把两个进程紧紧“粘”在一起,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 IPC 。

androidbinder机制之(androidhandler机制)  第3张

2、Binder机制的核心就是利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共享数据的原理来实现进程间通信。Linux系统中的mmap,借助的是硬盘文件与内存地址之间形成一个映射关系,操作这块内存并可以直接操作该文件。但是android中,并不存在这么一个文件。

3、可以说Binder机制是掌握系统底层原理的基石。 上图并没有给出Binder机制的具体的细节,而是先给出了一个概念,根据系统的Android系统的分层。

4、步骤1:使用 BINDERSETCONTEXT_MGR 命令通过Binder驱动将自己注册成为ServiceMannager。

5、传统IPC只能由用户在数据包里填入UID/PID;另外,可靠的身份标记只有由IPC机制本身在内核中添加。其次传统IPC访问接入点是开发的,无法建立私有通道。从安全角度,Binder的安全性更高。

6、而AIDL跟Messenger内部都是用的是Binder机制。下面就来分析一下Binder的工作机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androidhandler机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